Sunday, June 27, 2010

智慧型手機


San Francisco的會議結束之後,接下來的幾天時間,白天在舊金山四處走走,晚上則借住在Stanford讀博士班的學長宿舍中。為了彼此連絡方便,學長大方出借了一隻MotorolaAndroid手機給我。那是一隻功能強大的智慧型手機,除了基本的通話功能外,隨時隨地都可藉由手機的3G上網功能瀏覽網頁、連結FacebookTwitter等社交平台、收發信件,甚至還有語音辨識、GPS定位導航等強大功能。

說起來真有點遜,即將要開始研究電腦科學的我,還未曾使用過這種先進科技,現在正在用的手機是隻連拍照功能都沒有的老古董,因此接過這隻手機時覺得很新奇,像是小男孩貼著玻璃窗目不轉睛地看著展示櫃裡最新款的玩具。

隔天早上,從Stanford坐上CalTrain前往San Francisco,伴著窗外飛馳而過的景色,我打開手機開始探索新奇有趣的功能。首先是E-Mail,無意識地輸入帳號密碼後過幾秒鐘就登入了帳號,立刻可以收發幾封重要的信件,封存那些無關緊要的廣告信、Facebook寄來的通知,直到看到乾乾淨淨的收件匣才肯罷休。接著進入Facebook的首頁,一天沒登入便有了超過300則新訊息,觸控功能使得我用一隻手指頭便能快速地翻轉著頁面,一一瀏覽著卻忙著忽略朋友的近況,刪掉一連串由一兩個問題的反應便草率定義一個人的人生的神奇的心理測驗結果,然後關心著有沒有人在關心著自己的訊息。指標移到自己的近況,試著想說些這幾天的感想,寫著寫著卻覺得詞窮了。

阿宅還是不曉得如何表達自己的感受,在心裡頭給自己下了這個註解。

就這樣,僅僅花了數十分鐘,就即時回覆了所有該回應的信件並把所有朋友的近況更新到當下這一刻。代價只需要手指頭在螢幕上點幾下,絲毫不費工夫。

看了看窗外發呆一會兒,距離終點站還有半個鐘頭,於是又回到Facebook看看那些到處都在轉貼的網路熱門文章,一些文章會從身邊朋友的愛情故事說起,然後扮起心靈導師,捲起袖子下起別人人生的指導棋,告訴男孩女孩們要怎麼愛一個人,或是怎麼過她/他的人生。另一些則是敘述如何努力如何理財一步一步往上爬而成為社會上所謂的成功人士。不曉得為什麼,看到文章底下幾百幾千個讚時總覺得很納悶,好像又看到以前在BBS上常看到的一長串"推薦這篇文章"的推文生態,只不過以不同的型態呈現。每個人對事情的看法、評論、感覺、行動彷彿都漸漸向一股主流意識靠攏。

下車之後開始在城市裡頭閒晃,從AT&T Park走到Union Square,再一路往北經過中國城到漁人碼頭。以前旅遊的經驗都是手拿著地圖,然後比對眼前的街道名稱來定位自己的位置還有目的地的方位,到目的地之前常常要問很多位大叔大嬸,英文不通時就考驗起比手劃腳的功力(這讓我想起一次問路時,警衛大叔用波蘭語熱情地跟我聊了十多分鐘…),走錯路搭公車搭錯方向則是家常便飯。這些經驗也養成了一種走錯路沒搭到車也沒甚麼大不了的慵懶態度,反正每一條路上都有風景,這麼想時每一條走過的路全都是對的路,終究會帶領我通往要到的地方。

然而手上的這隻智慧型手機給了我全然不同的經驗,打開Google Map,按下定位我的位置的按鈕,地圖上便閃爍起一個小小的三角箭頭,箭頭方向指著目前面向的方位,點下目的地位置甚至還可以跑出最短路線圖,簡單明白迅速直接,而且保證正確。

隔天,我便用這強大的GPS定位功能成功地獨自在Stanford校園裡趴趴走而沒迷路。然而回程的時候,想說已經走過一遍了,所以就把手機收在相機包裡試著靠記憶走回宿舍。奇怪的是,很快地我就不曉得我身在何處,該往哪裡走了,儘管周遭的建築物都是早上經過的。更糟的是,我連到路口去看看路名,到告示牌看看自己身在何處,要怎麼走都嫌麻煩。是阿,手機一打開馬上就告訴你正確解答,還保證是最短路徑。

這次小迷路的經驗告訴我的是,當沿著正確的指示一步一步走的時候,其實並沒有真正地走過那些路。一路走來沒有犯錯其實暗示著有一天犯錯時所必須付出更高的代價。而跟隨著最短路徑,等於間接拒絕了其他沿路的景色。正如Greedy演算法的確可以快速地給一個解,但往往不是最佳解。

不可否認,這幾天隨身帶著這隻智慧型手機,確實帶來了很大的便利性,讓人隨時隨地都可以透過網際網路與資訊連結、透過GPS定位與環境連結、透過社交平台與人連結。然而這些連結來的太過於廉價且直截了當,以至於在帶來巨大便利的同時我們也失去了一些東西。

網際網路的即時連結,讓我對於事前的準備變得蠻不在乎,資訊泛濫太容易取得便習慣不去仔細咀嚼吸收。
周遭環境的即時連結,容易讓人忽略了那些不在最短路徑上的風景,同時也剝奪了人直接與環境本身互動的機會。
社交平台的即時連結,某方面則更加突顯人的孤獨,渴望被傾聽的本質。這種微網誌的興起使得人們對於文字的接受度大幅降低。

我總覺得,這些如爆炸般成長的科技們,雖然毫無縫隙地滲透了我們的生活,但對於我們並沒有帶來本質上的進步。電子郵件、手機簡訊怎麼也比不上手寫信的那份真誠。Facebook上的無數次的狀態更新比不上和好朋友面對面喝杯咖啡。龐大資訊越來越容易取得,卻沒有辦法加速知識和思想的形成。電子書加上多點觸控科技加上書頁翻頁電腦圖學特效永遠比不上手指輕輕撫過頁面的觸感、書的味道,以及翻過頁面後泛黃的時光痕跡。儘管一個小小的USB硬碟便可以讓你輕鬆帶著整個圖書館的館藏,卻比不上一本書實際而扎實的存在。

Make Our World a Better Place.

大二時看到這句McGovern腦科學研究中心的格言覺得很感動莫名,現在又想起了這句話,提醒著自己別追求高科技的過程中迷失而忽略了人文情懷的本質。

No comments :

Post a Comment